二力平衡公理适用于,初二下物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用什么方法得出二力方向必须相反?
1、2力平衡公理适用于
2力平衡公理适用于如下:作用在同1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平衡的必要又充分的条件是:这2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1条直线上。
对团或拍于变形体而言,2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在绳索两端施加1对等值、反向、共线的拉力时可以平衡,但受到1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压力时就不能平衡了。团颤
2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相同之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不同之处:2力平衡中两个力作用在同1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力平衡公理是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塌羡使物体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1直线。2力平衡公理加减平衡公理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物体。
2、初2下物理探究2力平衡条件用什么方法得出2力方向必须相反?
(1)等质量的盘内放上砝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平衡的影响;砝码挂在物体两端可以探究两个力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2)把小车转过1个角度,然后再松手,物体发生转动不能处于平衡状态,这是用于探究不在同1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故本次实验的结论为:2力平衡必须符合4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1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1物体上.(4)用同1辆小车从同1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5)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块下滑的高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块滑行的距离不同.所以可得出的结论为:在下滑高度1定时,水平面越光滑,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远.由此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则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大小;方向;(2)同1直线;(3)2力平衡必须符合4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1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1物体上;(4)顶端;速度;(5)在下滑高度1定时,水平面越光滑,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远;匀速直线运动.。
3、2力平衡力有那么难吗为什么学生听不懂
这个知识点较难,因为学生缺乏经验,因此不懂。
根据黄冈物理网的信息,2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属于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涉及到1些物理概念,例如刚体力学、向量分解、受力分析等,不仅这些概念本身是较难理解的,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2力平衡中需要进行很多抽象的计算和分析,而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这些计算和分析会感到难以接受,老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对概念进行足够的解释和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8年级下册2力平衡公式?
如果力两个力F1和F2是1对平衡力,那么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2力平衡公式是:F1=F2。
5、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3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3要素。 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袜芦袜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人们最早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图片和视频欣赏,学生与教师归纳: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力的认识 : 学生活动认识,师归纳升华。 (1)1个物体受到了力,1定有别的物体对它 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产生力的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并交流,教师纠正学生误区。 同时明白力的分类:直接作用的力、间接作用的力。 举出实例,强化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 学生活动:准备好的海绵、橡皮泥、文具盒等,对这些物体施加力,观察并讨论交流。 引导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举出实例反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3要素 小组分组操作,请学生告激上台演示 演示1: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 演示2: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压弹簧 交流归纳: 用的力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用的力小,弹簧被拉得越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拉弹簧时,弹簧被拉长,用力压弹簧时,弹簧被压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力的示意图 师表述引入示意图的目的 力的表示方法:用1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3要素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1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练习(见课件) 师生共同归纳作图方法:3“标”1“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压桌子、同学间相互推等,然后交流实验的发现。 师结合课件表述: 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3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重难点 哗洞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3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1、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
2、3面,回答下列问题: (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2)力能不能看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 ●小组讨论 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用力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1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 ●教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运动状态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1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1小孩用力推1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改变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1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1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 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 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组讨论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1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演示实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 现象:大头针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1些现象,我们可以把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属于非接触力,常见的推、拉、挤、压、托……属于接触力. ●教师点拨 上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1个物体对另1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压、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由此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比如引力 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1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1个力必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C )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 C.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
3、力的3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3要素。 (2)力通常用1根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 ●小组讨论 请各组同学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1、用大小不同力拉同1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
2、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3、找班上1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门的运动状态改变是否相同?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3者称之为“力的3要素”,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素影响同1物理量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为研究力方便,我们要学会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具体方法: 沿力的方向画1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1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给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头附近标示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3.1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画出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图. ●教师点拨 1.由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多个因素,在探究力的3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语言叙述. 2.画力的示意图时,受力物体可用长方形或圆形这些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B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2.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
6、2力平衡的原理是什么
2力平衡的原理: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简称2力平衡。
2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1条直线上,作用在1个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