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及记录,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及记录



1、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及记录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afei1235 科技创新活动教案及记录 第1课 活动主题|制作万花筒| 活动目标|学习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材料、方法、步骤| 活动内容|

1、制作万花筒

2、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1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1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1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1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1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3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3角柱体(镜面1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3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1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1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

4、3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 纸筒的1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1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1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2、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基础班的学生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绘画能力普遍弱,来看下面我为大家提供的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1】   课程设置:基础班的同学以临摹素描几何形体为主   教学目标: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绘画先学素描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被画物体观察、理解、感悟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临摹练习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造型的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难点是对物体透视的理解。   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整体表现。   在写生中要做到始终从整体出发观 察和刻画形象,始终使局部服从整体特征。   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画整体时要照顾局部,画局部时要考虑整体,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课时安排:   第1课:课题《临摹正方体》   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正方体的结构关系和透视现象。   新 授:a、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结构关系及透视变化导入本课。   c、分析正方体的外轮廓基本型及透视变化,因是成角透视先定下近角   9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处的垂直线的高度再通过垂直线上下两端向左右引申出两条斜线连接到视平线两端得两个余点上,定下左右两个面的宽度,将左面外侧垂直线顶点引线到右侧的余点上,右侧的外边和左侧相反,连好后定下正方体的顶面后涂明暗,注意线条长短、用力、粗细要均匀,正方体的每个面的边要找齐。   c、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d、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2课:课题《临摹4面柱体》   重难点:柱体的高宽比例、透视变化和3大面的明暗对比关系。   新 授:a、引导学生观察4面面体的结构形式,运用成角透视法则讲解4面柱体构成方法。   成型后铺大体明暗,1般先从暗面画起,大色调铺好后进入细致刻画,注意背景与主体物的相互衬托关系。   b、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c、展示讲评作业,根据作业情况小结本课。   第3课:课题《临摹6面柱体》 重难点:6面柱体的构造特征与明暗变化   新 授:a、分析6面柱体的结构形式及4个不同明暗变化的面对比关系。   b、学生临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4个面由深到亮面明暗变化关系。   c、收缴作业,展示讲评,小结本课。   第4课:课题《临摹圆柱体》   重难点:圆柱体由深到亮的明暗渐变及明暗交界线作用。   新 授:a、引导学生观查圆柱体由亮到暗的渐变过程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最暗的地方在什么位置,这条颜色特深的线叫:明暗交界线。   b、示范作画,示范时提醒学生注意老师怎样处理由亮面渐变到暗面的过程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c、学生临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d、讲评   作业小结本课。   第5课:课题《临摹十2面体》   重难点:十2面体的构成关系与不同面明暗的对比。   新 授:a、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十2面体的构成原理及5个能看到的面因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明暗渐变效果。   b、示范十2面体构图步骤。   提醒学生注意每个5边形因角度不同而产生的透视变化与明暗的变化。   c、临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d、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6课:课题《临摹2十面体》   重难点:了解2十面体的结构形式和多个面的明暗丛次变化。   新 授:a、分析讲解2十面体的结构关系和个各面的明暗变化规律。   b、学生作画:

1、引领学生绘出2十面体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   2指导学生观察构图是否准确并改正至形体准确为止。   

3、涂明暗,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注意每个面明暗深浅的不同变化。   c、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7课:课题《临摹圆球体》   重难点:圆球体的形体特点与明暗变化。   新 授:a、讲解圆球体的构成形势与明暗变化规律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   b、引领学生作画,注意圆的明暗是由亮逐渐过度到暗面的变化。   从灰到暗部中间颜色最深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   c、收缴作业进行讲评,小结本课。   第8课:课题《临摹方柱十字架》   重难点:方柱十字架的构成关系与明暗变化。   新 授:a、演示讲解十字架的构成形式和明暗关系。   b、引领学生勾画方柱十字架的轮廓,提醒注意每个面的明暗对比关系。   c、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d、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9课:课题《临摹方柱棱锥十字架》   重难点:方柱棱锥十字架的构成关系、明暗变化。   新 授:a、分析讲解方柱棱锥十字架的结构组合形式及明暗的变化,引领学生勾画出方柱凌锥十字架的轮廓并修改正确。   b、学生临摹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c、展示作业,自评、互评,教师归纳总结结束本课。   第十课:课题《临摹圆锥圆柱十字架》   重难点:圆锥圆柱十字架的组合关系与明暗变化。   新 授:a、分析讲解圆锥圆柱十字架组合特点及明暗关系的处理。   b、引领学生作画,注意十字架的高宽比例及明暗变化。   c、学生临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d、展示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十

1、十2课:课题《临摹方柱十字架与圆锥》   重难点:方柱十字架与圆锥的组合及前后空间关系和明暗变化的处理。   新 授:a、分析构图特点特别注意两件物品组合在1个画面里要注意前后的空间关系的变化。   b、引领学生作画,注意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和遮挡关系及明暗的变化处理。   学生临摹作画教师指导。   c、展示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重难点:理解多样物体的组合形式、空间、透视关系及明暗的处理。   新 授:a、板书课题。   b、分析讲解多种物体在画面构图中的组合关系、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及不同的透视规律的表现和明暗的变化。   b、引领学生作画,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的透视变化和物体的组合关系。   c、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d、展示讲评作业小结本课。   第十6课:课题《期末展示课》 展示内容:   

1、选出较好的作业布展上墙或宣传栏 ,进行学业终结展示。   作业要求画面清新、纸张规格统1,报头字体要清新美观大方。   

2、向学生家长介绍本期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希望与要求,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所学专业练习。   

3、带领家长参观画展并向家长讲评每位学生的作品情况指出不足和优点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参观完毕回教室请家长对老师教学情况有什么意见或对学校有什么建议请家长提出来以利于改进。   

5、动员家长继续鼓励孩子参加下期的专业学习,不要半途荒废了已学过的专业。   教师小结,结束本次展示会。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2】   目标:   

1、建立素描的完整概念、明确素描学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训练基本技法的途径,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2、本学期时间较短,要求学生强化课后训练,巩固课堂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   

3、通过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任务:   1教学内容:美术理论   2教学内容:素描写生基础知识   3教学内容:几何体结构素描的造型手段   4教学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1、教学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形体的结构

2、教学目的: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

3、教学重点:几何体结构与形、透视的关系

4、教学难点:形体、透视的分析   5教学内容:辅助线   

1、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样的线是辅助线,辅助线在结构素描中的意义

2、教学要求:学会运用辅助线,把握物体的形、比例、结构

3、教学重点:辅助线与结构的关系

4、教学难点:辅助线的运用技法   6教学内容:空间感   

1、教学要求:通过线条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

2、教学目的:通过比较,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3、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力与空间感的体现;

4、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度   7教学内容:结构素描中线的表现   

1、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线、辅助线的作用,并在写生过程中运用;

2、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形体结构有认识,理解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

3、教学重点:如何提高线条的表现力   8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有序的作画步骤;

2、教学要求:用比例、透视,分析、表现几何体结构,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几何体空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

3、教学重点:每1步骤中的主要表现内容

4、教学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把握   9教学内容:正确的观察   

1、教学目的:理解观察在作画中的作用及影响;

2、教学要求:学会动笔前的观察,作画中有效的观察;

3、教学重点、难点:观察方法、表现技巧   10教学内容:物体形态的掌握及表现   

1、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的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

2、教学重点:如何掌握物体的形态   11教学内容:作品的表现艺术   

1、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表现的技巧;

2、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画在作画过程中的运用以及能正确意识到画面整体表现的效   果及完美性;

3、教学重点、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性   12教学内容:多面体的形体分析   

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2、教学要求:能分析多面的结构并学会表现;

3、教学重点:相衔接部分的形状分析   13教学内容:组合物体写生   

1、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14教学内容:明暗规律   

1、教学目的:了解几何体被光照射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

2、教学要求:正确分析圆球体、正方体的明暗层次及变化,用明暗规律塑造几何体;

3、教学重点:3大面、5大调子

4、教学难点:明暗交界线的分析及表现15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1、教学目的:了解整体作画的过程,明确每1步骤中所需表现的内容;

2、教学要求:整体作画;

3、教学重点:每1步骤中表现内容以及每1步所要达到的效果   16教学内容:立方体写生   

1、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练习面的表现;

2、教学要求:通过立方体的练习在,能举1反3,熟练所有具有3大面特征物的明   暗规律;

3、教学重点:3大面的表现

4、教学难点:空间表现规律   17教学内容:圆球体的写生   

1、教学目的:使初学者掌握透视、空间表现规律;

2、教学要求:能以球体的明暗规律来分析圆柱、圆锥体的明暗规律;

3、教学难点:圆球体的空间感的体现   18教学内容:锥体及多边形   19教学内容:几何体组合写生   

1、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形体的理解和描绘,可以培养表现自然界复杂形体的概括   能力,为进入石膏像写生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要求:能分析形体间的空间关系及明暗变化。   20教学内容:明暗关系   

1、教学目的:理解光照下的状态;

2、教学要求:科学地把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21教学内容:空间感的表现   教学要求:掌握表现空间感的3大关键点   22教学内容:空间感表现技法   23教学内容:绘画的整体性   

1、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点评作业的能力;

2、教学要求:理解画面的完整性,掌握作画的整体感。

求立体构成的教案



3、求立体构成的教案

1概述   

1、立体构成的起源:   但是“构成主义”中的“构成”1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   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1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8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1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1门研究在3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1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1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1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1个综合体。   

3、立体构成与电脑辅助设计:   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而这些艺术门类又可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门类。以上的专业无1例外,现在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设计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utoCAD是较通用的图形设计软件,主要用于2维3维坐标空间,能精确地设计各种几何形体,目前最新版本是:AutoCAD2004.   3DSMAX.是应用最广泛的3维动画软件,并配有丰富的材质库与各种光源,环境效果,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实体动态影像效果。目前最新版本是3DSMAX6.0。   Maya是经典的3维动画软件,它为3维动画领域提供了1整套特效解决方案,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它标志着3维软件又迈入了1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最新版本是Maya5.。   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   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   A、直线   垂直线   斜线的   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1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1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   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1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   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1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3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   几何平面体包括正3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线材的构成   硬线材的构成   (1)连续构成   选择有1定硬度的金属丝或其它线性材料,做构成时不限定范围,以连续的线做自由构成,使其产生连续的空间效果。表现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应注意的是:   (2)垒积构造   把硬线材料1层层堆积起来,相互间没有固定的连接点,可以任意改变的立体构成,叫垒积构成。材料之间之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态。特点是易于承受向下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塌。   (3)线层结构   将硬线材沿1定方向,按层次有序排列而成的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空间立体形态为线层结构。线层的构成形式有两种:   (4)框架结构   以同样粗细单位的线材,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结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为基础进行空间组合,即为框架结构。   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3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基本形。   框架结构构成是指用相同的立体线框按1定的秩序排列或交错垒积构成。其构成形势可产生丰富的节奏和韵律。   这种框架除重复形势外,还可有位移变化、结构变化及穿插变化等多种组合方式。   

2、软线材的构成   软线材包括两种类型。1种是以有1定韧性的板材剪裁出来的线(如纸版、铜板等),这类线由于自身重量,在1定的支撑下可以形成立体构成;另1类是软纤维(如毛线、棉线等)。   软线构成的立体,总的来说,轻巧有较强的紧张感。自然界中典型的软线形态就是蜘蛛网。   软线材构成常用硬线材作为引拉软线的基体,即框架。构成框架的硬线材我们称之为导线。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3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构成方法是将软质线的两端固定在具有1定构成的框架上。框架上的接线点,其间距可以等距也可渐变,线的方向可以垂直连接,也可斜向错拉连接,形成网状形态。框架造型控制总体,并起引导构成气氛的作用。   (1)线群结构   (2)线织面结构   (3)自垂结构   (4)编结构成   立体感觉   肌理感   1.肌理的定义:   2.肌理的组织形式   1)肌理与形态   2)肌理与光感   3.肌理的作用   2空间感   4)物理空间与心里空间   5)空间深度的表现   A.透视渐变   B.遮挡方法   C.采用错视手段   6)空间的特性   3.量感   1)量感的概念   2)创造生长感   3)创造速度感   4)创造1体感   5)张力的塑造   4错视觉   1.平面图形的错视   立体空间错觉   3.运动错觉   5色彩:   

1、物体的本色利用   

2、经人为处理的色的利用   运用醒目的原色   (1)色块区分形态的各部分结构   (2)在主体形态与附加形态间用色分清主次关系   (3)用色彩的轻重感加强形态的稳定性   (4)注重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的双重效果,不同形态所用材料有光泽与无光泽之   分。   (5)形态的设色与环境相互影响   在主体构成设色上1般要求色相数目少,以保证视觉上对形态的清晰度   面型立体构成   

1、面型的语言   立体构成中的面大多是有限范围的面,独立于周围的空间,大多有1定厚度。其形状表现出1种轻薄的延伸感,侧面形象近似于线材、而在面的连续处却很像块材的表面,所以面材运用的巧妙可产生线、面、块的多重特点,给造型赋予轻快的感觉。   

2、而型的立体构成   1层而排出   1)面型的变化。2)排列方式。3)构造技巧。4)方向变化。5)位置变化。   2插结构造   1)单元形主体插接   两片纸切割组合构成   2)表面形插接   3)自由形插接   4)   3可展开的主体形态   (1)几何多面体   

1、柏拉图式多面体   

2、阿基米德式多面体   

3、多面体的变异   (2)柱体   

1、柱形变化

2、柱头变化

3、棱线变化

4、柱面变化   4曲面主体翻转构成   1折叠造型   2切割造型   3切割折叠翻转造型   1)直面切割与折叠   2)曲面切割翻转   5薄壳构造   6小结:   7练习:   用各种材料进行层积构成,发掘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并将这种可能性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表达。   块的立体构成块型的语言   块材是立体造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是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量感的实体.体现出封闭性,重量感,稳重感与力度感.块材基本构成方式是切割和积累,在现实创作中常以这两种形式结合.追求形体的刚柔曲直、长短、变化的快慢、缓急、空间的虚实对比等,创造出你想的立体空间来.   

2、块型立体构成   1单体研究   1)基本几何形体:   2)形体的加工   (1)变形:A.扭曲:、B.膨胀:   C.内凹:、D.倾斜:、E.盘绕:   (2)变形应该注意两点:   a.整体动势:、b.线形与棱角:   3)减法创造   a.分裂:、b.破坏:、c.退层:、d.切割:、e.分割移动:   4)加法创造   1)堆砌组合、   2)接触组合、   3)贯穿组合、   4)嵌入组合、   5)填充与包裹组合   2块型的集聚构形   1)集合   (1)成对(2)多数(3)无限   2)组合   3小结:   4练习:   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性,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手段,发掘材质的美感,可做1系列自然、人工材料的练习,也可做1些实验性的练习,多观察多思考,给自己较大的发挥空间。   材料:   立体构成必须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材料的参与1般有两种途径,1是先做出设计方案,再按方案要求物色相应的材料,另1种是先从材料入手,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最终制定出造型设计方案。   1:自然材料(木材,石材,黏土等)。   自然材料给人以质朴、亲切、温馨、舒适的感觉,有极强的亲和力。   1)木材   温和轻便,易于加工,加工手法有锯割、刨削、雕刻、弯曲、结合等。   2)石材   坚固持久,常用材料。有寿山石,青田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等。   2:工业材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等多种类型、功能性材料)。   人工复合材料是多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交叉融合的产物。   1)纸材料   质地温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2)金属材料   坚固持久,品种丰富,加工技术多样,视觉质感丰富,在立体构成中被广泛使用。   3)玻璃材料   透明光滑,坚硬脆弱,有较强的耐热,抗腐蚀性能。用玻璃材料构成的空间有着无限扩展的视觉感,是开放性的理想材料。   4)塑料(通用塑材,工程塑材)   3: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应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增加材质的效应。但必须把握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使每1种材料都能表现出自身的属性和信息,传达出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4:小结:   5:练习:   综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应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增加材质的效应。但必须把握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使每1种材料都能表现出自身的属性和信息,传达出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数学7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3单元(北师大的)



4、数学7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3单元(北师大的)

求立体构成的教案



5、求立体构成的教案

1 概述

1、 立体构成的起源: 但是“构成主义”中的“构成”1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 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1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8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1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1门研究在3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1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1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1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1个综合体。

3、立体构成与电脑辅助设计: 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而这些艺术门类又可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门类。以上的专业无1例外,现在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设计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uto CAD 是较通用的图形设计软件,主要用于2维3维坐标空间,能精确地设计各种几何形体,目前最新版本是:Auto CAD 2004. 3DS MAX.是应用最广泛的3维动画软件,并配有丰富的材质库与各种光源,环境效果,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实体动态影像效果。目前最新版本是3DS MAX6.0。 Maya是经典的3维动画软件,它为3维动画领域提供了1整套特效解决方案,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它标志着3维软件又迈入了1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最新版本是Maya 5.。 构成要素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 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 A、直线 垂直线 斜线的 B、曲线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1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1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 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1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 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1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3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 几何平面体包括正3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线材的构成 硬线材的构成 (1)连续构成 选择有1定硬度的金属丝或其它线性材料,做构成时不限定范围,以连续的线做自由构成,使其产生连续的空间效果。表现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应注意的是: (2)垒积构造 把硬线材料1层层堆积起来,相互间没有固定的连接点,可以任意改变的立体构成,叫垒积构成。材料之间之靠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维持形态。特点是易于承受向下压力,若横向受力则很容易倒塌。 (3)线层结构 将硬线材沿1定方向,按层次有序排列而成的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空间立体形态为线层结构。线层的构成形式有两种: (4)框架结构 以同样粗细单位的线材,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结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为基础进行空间组合,即为框架结构。 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3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基本形。 框架结构构成是指用相同的立体线框按1定的秩序排列或交错垒积构成。其构成形势可产生丰富的节奏和韵律。 这种框架除重复形势外,还可有位移变化、结构变化及穿插变化等多种组合方式。

2、 软线材的构成 软线材包括两种类型。1种是以有1定韧性的板材剪裁出来的线(如纸版、铜板等),这类线由于自身重量,在1定的支撑下可以形成立体构成;另1类是软纤维(如毛线、棉线等)。 软线构成的立体,总的来说,轻巧有较强的紧张感。自然界中典型的软线形态就是蜘蛛网。 软线材构成常用硬线材作为引拉软线的基体,即框架。构成框架的硬线材我们称之为导线。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3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构成方法是将软质线的两端固定在具有1定构成的框架上。框架上的接线点,其间距可以等距也可渐变,线的方向可以垂直连接,也可斜向错拉连接,形成网状形态。框架造型控制总体,并起引导构成气氛的作用。 (1)线群结构 (2)线织面结构 (3)自垂结构 (4)编结构成 立体感觉 肌理感 1.肌理的定义: 2.肌理的组织形式 1) 肌理与形态 2) 肌理与光感 3.肌理的作用 2 空间感 4) 物理空间与心里空间 5) 空间深度的表现 A.透视渐变 B.遮挡方法 C.采用错视手段 6) 空间的特性 3 .量感 1)量感的概念 2)创造生长感 3)创造速度感 4)创造1体感 5)张力的塑造 4 错视觉 1.平面图形的错视 立体空间错觉 3.运动错觉 5 色彩:

1、 物体的本色利用

2、 经人为处理的色的利用 运用醒目的原色 (1) 色块区分形态的各部分结构 (2) 在主体形态与附加形态间用色分清主次关系 (3) 用色彩的轻重感加强形态的稳定性 (4) 注重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的双重效果,不同形态所用材料有光泽与无光泽之 分。 (5) 形态的设色与环境相互影响 在主体构成设色上1般要求色相数目少,以保证视觉上对形态的清晰度 面型立体构成

1、 面型的语言 立体构成中的面大多是有限范围的面,独立于周围的空间,大多有1定厚度。其形状表现出1种轻薄的延伸感,侧面形象近似于线材、而在面的连续处却很像块材的表面,所以面材运用的巧妙可产生线、面、块的多重特点,给造型赋予轻快的感觉。

2、 而型的立体构成 1 层而排出 1)面型的变化。2)排列方式。3)构造技巧。4)方向变化。5)位置变化。 2 插结构造 1) 单元形主体插接 两片纸切割组合构成 2) 表面形插接 3) 自由形插接 4) 3 可展开的主体形态 (1)几何多面体

1、柏拉图式多面体

2、阿基米德式多面体

3、多面体的变异 (2)柱体

1、柱形变化

2、柱头变化

3、棱线变化

4、柱面变化 4 曲面主体翻转构成 1折叠造型 2切割造型 3切割折叠翻转造型 1) 直面切割与折叠 2) 曲面切割翻转 5 薄壳构造 6 小结: 7练习: 用各种材料进行层积构成,发掘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并将这种可能性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表达。 块的立体构成块型的语言 块材是立体造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是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量感的实体.体现出封闭性,重量感,稳重感与力度感.块材基本构成方式是切割和积累,在现实创作中常以这两种形式结合.追求形体的刚柔曲直、长短、变化的快慢、缓急、空间的虚实对比等,创造出你想的立体空间来.

2、块型立体构成 1 单体研究 1)基本几何形体: 2)形体的加工 (1)变形:A.扭曲:、B.膨胀: C.内凹:、D.倾斜:、E.盘绕: (2)变形应该注意两点: a.整体动势:、b.线形与棱角: 3) 减法创造 a.分裂:、b.破坏:、c.退层:、d.切割:、e.分割移动: 4)加法创造 1) 堆砌组合、 2) 接触组合、 3) 贯穿组合、 4) 嵌入组合、 5) 填充与包裹组合 2 块型的集聚构形 1) 集合 (1) 成对(2) 多数(3) 无限 2) 组合 3 小结: 4 练习: 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性,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手段,发掘材质的美感,可做1系列自然、人工材料的练习,也可做1些实验性的练习,多观察多思考,给自己较大的发挥空间。 材料: 立体构成必须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材料的参与1般有两种途径,1是先做出设计方案,再按方案要求物色相应的材料,另1种是先从材料入手,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 最终制定出造型设计方案。 1:自然材料(木材,石材,黏土等)。 自然材料给人以质朴、亲切、温馨、舒适的感觉,有极强的亲和力。 1)木材 温和轻便,易于加工,加工手法有锯割、刨削、雕刻、弯曲、结合等。 2)石材 坚固持久,常用材料。有寿山石,青田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等。 2:工业材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等多种类型、功能性材料)。 人工复合材料是多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交叉融合的产物。 1)纸材料 质地温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2)金属材料 坚固持久,品种丰富,加工技术多样,视觉质感丰富,在立体构成中被广泛使用。 3)玻璃材料 透明光滑,坚硬脆弱,有较强的耐热,抗腐蚀性能。用玻璃材料构成的空间有着无限扩展的视觉感,是开放性的理想材料。 4)塑料(通用塑材,工程塑材) 3: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应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增加材质的效应。但必须把握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使每1种材料都能表现出自身的属性和信息,传达出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4: 小结: 5: 练习: 综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应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增加材质的效应。但必须把握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使每1种材料都能表现出自身的属性和信息,传达出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8年级美术教案



6、8年级美术教案

用明暗及渐变表现立体   上3节我们粗略地研究了1下立体感的构成。可以得出1个大概的结论:亮部与阴影构成了立体感。这个感觉是感性的,我们还要把这个“黑白配”的印象继续深化。   单纯的黑白配(或者说明暗配)就能塑造出让人信服的立体感吗?——是的,但还不够。黑白能让人有光线的感觉,但从白到黑所产生的变化又是非常微妙的。   下面我们来观察1组渐变。   这些渐变都是PS自带的渐变工具制作的。大家觉得哪根柱子最立体呢?答案是最后1根最符合现实中的光线,最立体。前面几根渐变都简单,我们着重分析最后1根的渐变构成。   我们看看这个渐变的灰度变化。从左到右,1共有5个关键色。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3和第4个关键色,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黑白配”。但其他辅助的关键色呢,却是必不可少的。左边均为亮部,右边为暗部。但亮部会有亮部的变化,比如因为柱子的形状,关键是慢慢亮起来,越来越亮,到了第3个关键色,就是高光部分,然后就到了让人感觉最暗的“明暗交界线”,最右边却又因为对环境的反光而略为亮1点点(注意右边的深灰色调子)。   这就是从白到黑的光线过渡层次。有这些复杂的层次,我们才得以塑造出真实。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没有办法做的这么细致。因此上面5色就会被精简到3色:高光、暗部、反光。反光1定要有,因为它提醒了我们周围环境的存在。   渐变是很机械的,但是是基本。下面我们来看看如果通过1系列的简单操作,作出复杂的阴影变化。   这是我事先画好的1个圆柱体,柱体部分使用了单纯的白-黑渐变。大家可以看到,如此单纯的线性渐变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造成的结果是阴影死板而无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改进。   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位1下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位置。如图:   使用最基本的左白右黑渐变,如图拉出。注意白点与黑点的位置。   然后我们要制作右边的环境反光,用选择工具拉出1个矩形的选区,覆盖暗部的右边:   然后按CTRL+ALT+D,键入适当的羽化值。这里羽化10象素。为什么是这个值?——凭经验,呵呵 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大小,我们要根据大小来决定羽化的半径。羽化,就是为了让选区的边缘“柔化”,以此来达到柔化应用的程度,产生平滑过渡的效果。如下图:   然后按CTRL+U,把明度提高,把右边的暗部提亮1点,制作出环境反光的样子。   这种做法就是我教程里典型的基本操作:选择,然后羽化,然后调整色相与饱和度(我在以前的教程,质感表现基本手法 里有详细的说明,大家可以去搜索1下)   同样做法,把左边变暗1点,把高光提亮1点,记得要羽化。如图:   这几步熟练之后,操作起来速度很快。可能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调整渐变?渐变虽然好,但每次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去调整那个渐变条还是很麻烦的,而且效果无法得到直观的预览。而这几步的好处就是,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现我们需要的真实。 现在我们把两个圆柱体摆在1起看看差异(这里忽略了地面上的投影)。   左边是初始的圆柱体,右边是修改后的。显然,效果是后者好的多,对吗?   上面这节对大家而言可能会感觉到有点闷。诚然,对于很多可能想在我这里找到1些效果捷径的读者而言,这部分的确很枯燥   但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只有懂得立体感原理的,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   再拿刚刚上面的圆柱体的例子,右边的那个圆柱体,效果上已经要比左边那个完美很多了,但大家细心观察得话,就1定会感到右边的圆柱体,还是有点怪怪的。   对吗?有点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怪?没错,右边的圆柱体,柱体已经很完美,但头顶的封盖还不行。应该很容易猜到,它用的还是线形渐变(怎么改善?这个也当作小练习,我想对大家而言,是很容易的事情)。   现实中的阴影不可能是完美线形的,正是由于光照强度的平方或立方的函数衰减,导致阴影深浅的非线性。   不仅仅是阴影如此,还有景深导致的模糊等等,都是非线性的。   因此,要塑造出真实感,就要避免“线性”的分布。比如刚刚我调整了渐变(以多阶段的线性渐变来模拟非线性分布),或者是利用羽化/亮度这样的操作,把原有的线性打破。   上面所说的都是1个阴影的变化。或者直接1点,我们说的是“光线在圆柱体上的分布”。但我们分析这个光线分布的时候,是把这个圆柱体本身的1个反射忽略了的。我们开始假定它是1个粗糙的无镜面反光的物体,这样有利于我们分析,究竟有哪些光线投射到它的表面上。   但如果说要研究金属表面的话,就大不1样了。金属由于光滑的表面,导致它会发生镜面反射。而镜面反射,是1种很独特的反射,我们能同时看到表面很亮,然后周围很黑——呵呵,非常枯燥吧,可以理解,但请坚持看下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