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春雨的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



1、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1)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春雨》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3)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4)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1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5)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7)扩展练习 1.想1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进行合理创编 活动准备 :麦苗、梨树、小朋友、种子的图片和下雨的图片个1张 活动过程 : (1)引出主题:(若当天正好在下雨)师:小朋友们听,外面在干什么呀?(回答) (若当天没有下雨)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这是怎么了?(回答)嗯,下雨了,今天,我们就1起来学习1首儿歌,它的题目叫《春雨》,说说看叫什么?(集体回答后请个别小朋友站起来回答) (2)第1遍: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1.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2.请你说说在这首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3)第2遍: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在这首儿歌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4)第3遍: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你能根据刚刚老师念的儿歌把你听到的东西排1下顺序吗?(幼儿边回答边调整图片的顺序) (5)第4遍:教师与幼儿1起念儿歌,师:能干的小朋友和老师1起来念这首儿歌 (6)第5遍:教师与幼儿1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师:我们1起来学学动作吧,下小雨可以怎么做啊···(让幼儿自己说自己做,如果实在想不到,教师再提供信息)好,现在我们1起来1边做动作1边念儿歌吧 (7)创编:师:春天里,还有谁也要发芽,谁也会开花,谁也想长大呢?小朋友除了种瓜还可以种什么呢?请你用儿歌里好听的话来说1说 活动反思:本活动是以儿歌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在念儿歌时有节奏感,能够对儿歌进行合理创编附(儿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3 活动目标 理解春雨贵如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活动准备 图片、板书、字卡 活动过程

1、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

2、小结:春天是1年中最温暖的季节,风是温和的,雨是珍贵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1篇春雨的儿歌。

3、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两遍。提问:种子、梨树、麦苗、孩子分别是怎么说的?

4、小结:儿歌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景物生命力,使自然景物更贴近我们生活。小朋友可以摹彷说1句话

5、学习生字“梨”梨树、

6、老师带小朋友领读两遍。

7、男孩、女孩分角色朗读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唱《春雨沙沙》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进行合理创编。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麦苗、梨树、小朋友、种子的图片和下雨的图片个1张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若当天正好在下雨)师:小朋友们听,外面在干什么呀?(回答) (若当天没有下雨)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这是怎么了?(回答)嗯,下雨了,今天,我们就1起来学习1首儿歌,它的题目叫《春雨》,说说看叫什么?(集体回答后请个别小朋友站起来回答)

2、第1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 1.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说说在这首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3、第2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在这首儿歌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4、第3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你能根据刚刚老师念的'儿歌把你听到的东西排1下顺序吗?(幼儿边回答边调整图片的顺序)

5、第4遍。 教师与幼儿1起念儿歌,师:能干的小朋友和老师1起来念这首儿歌

6、第5遍。 教师与幼儿1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师:我们1起来学学动作吧,下小雨可以怎么做啊···(让幼儿自己说自己做,如果实在想不到,教师再提供信息)好,现在我们1起来1边做动作1边念儿歌吧

7、创编。 师:春天里,还有谁也要发芽,谁也会开花,谁也想长大呢?小朋友除了种瓜还可以种什么呢?请你用儿歌里好听的话来说1说。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句式“下吧,下吧,我要……”以及词语“发芽、开花、长大”。 2.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3.感受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学说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活动难点: 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的图谱。 2.春雨的声音,春天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倾听交流——我眼中的春天。 1.教师出示春游景色图。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春天到了,上个星期老师还带你们去春游了,我们看到了很多春天的景色。看,这是什么? 师总结: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柳树冒出了11抹1抹的新绿,小草也把小脑袋探出来了,春天真美丽呀。

2、理解感知——学习儿歌《春雨》 1.师:春天还有好听声音呢,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对,这是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下雨PPT)。我们1起来学1学。 2.师:瞧,钻在泥土里的是谁呀?种子宝宝可喜欢春雨了,听听看他说了什么?“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图谱)什么叫发芽?对,种子吸收了春雨,他会钻出泥土,长出嫩绿的叶子。(点击PPT)就像这样。 我们1起来看着图谱说说种子宝宝的话吧。 如果配上动作那就更好看了,你们会吗? 3.师:种子喜欢春雨,梨树也喜欢春雨,看梨树在春雨的滋润下怎么样了?(发散后)(点击PPT)那梨树会和春雨说什么?原来有了春雨梨树也开花了。 现在我们都是梨树,我们1起来做1做、说1说。 4.师:看看哪个好朋友来了,有了春雨,麦苗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后点击ppt)那他可能说什么呀?(图谱) 1起来跟着麦苗宝宝念1念。 师总结:麦苗宝宝因为有了春雨慢慢的长大了。 师:你们喜欢植物宝宝吗?那我们就来演1演,接下去老师请第1排的小朋友来做种子,第2排的小朋友来做做梨树,第3排的小朋友来做麦苗 师:植物宝宝都喜欢春雨,小朋友那你们喜不喜欢春雨呀,有了春雨你们能干什么?那你想对他说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我们看着图谱说1说这个小朋友对春雨说了什么? 谁来1边做动作1边说1说。 师总结:原来下春雨了,我们小朋友能干好多好玩的事情呢。

3、朗诵练习,熟悉儿歌《春雨》 师:我们把他们的话连起来就成了1首好听的儿歌,现在我们来1起完整欣赏1下《春雨》吧。 师:你们学会了么?我们1起来说1说春雨吧。 师:真棒,那我请小朋友们来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和小朋友。 师:真好听,现在我们都是小演员要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老师帮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全体起立。

4、操作交流——仿编儿歌《春雨》 师:想1想春天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想对春雨说说话呀?他会说什么呢?。

幼儿园大班语言春雨的教案怎么写



2、幼儿园大班语言春雨的教案怎么写

1、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1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所以我想让幼儿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在规律,进行创造性的仿编,并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表达。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

2、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目标:尝试改编诗歌内容,激发幼儿感受散文诗中语言的美。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3: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引出春雨——学习诗歌——仿编诗歌

1、采用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题。 春雨落到哪里?幼儿能从生活经验来说。

2、学习诗歌。 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1)重点学习诗歌中“下吧,下吧,我要、、、”这1句式。 在学习诗歌前,我没有直接朗诵诗歌的内容,而是逐幅欣赏时通过幼儿猜测,也就是培养幼儿的拓展性思维。种子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概括出第1句“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在老师的示范下,接着几幅图,让幼儿运用诗中的句式“下吧,下吧,我要开花、、、简单建构诗句。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整首诗。 (2)朗诵诗歌 采用诗歌的配画在幼儿产生视觉形象再随轻柔的音乐朗诵1遍。 要求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演动作和运用丰富的感情语调来朗诵诗歌。 目的都是加深幼儿对诗歌的印象。

3、拓展经验,用替换的方法创编诗歌。 (1)幼儿学习创编诗歌。 启发幼儿想1想:春雨还会落到哪里,他们会说什么话? 请1幼儿上台选图编,也就是为下面幼儿作选图创编如何操作作示范。 (2)幼儿自由选图编。

3、最后分享诗歌内容,让幼儿进1步体验创作的乐趣。

《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



3、《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

作为1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有饥尺宽节奏的念儿歌。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进行合理创编。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麦苗、梨树、小朋友、种子的图片和下雨的图片个1张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若当天正好在下雨)师:小朋友们听,外面在干什么呀?(回答)   (若当天没有下雨)教师出示下雨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这是怎么了?(回答)嗯,下雨了,今天,我们就1起来学习1首儿歌,它的题目叫《春雨》,说说看叫什么?(集体回答后请个别小朋友站起来回答)   

2、第1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

1、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说说在这首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3、第2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在这首儿歌中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出示图片)   

4、第3遍。   教师念儿歌,幼儿欣赏,结束后幼儿回答:你能根据刚刚老师念的儿歌把你听到的东西排1下顺序吗?(幼儿边回答边调整图片的顺序)   

5、第4遍。   教师与幼儿1起念儿歌,师:能干的小朋友和老师1起来念这首儿歌   

6、第5遍。   教师与幼儿1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师:我们1起来学学动作吧,下小雨可以怎么做啊···(让幼儿自己说自己做,如果实在想不到,教师再提供信息)好,现在我们1起来1边做动作1边念儿歌吧   

7、创编。   师:春天里,还有谁也要发芽,谁也会开花,谁也想长大呢?小朋友除了种瓜还可以种什么呢?请你用儿歌里好听的话来说1说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以儿歌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在念儿歌时有节奏感,能够对儿歌进行合理创编    附(儿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2    教学目标:   

1、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根据歌词内容自编动作。   

2、幼儿尝试用不同轻响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悄悄困枣下的意境。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幼儿练声:《在农场》(C、D、F大调)   引导语:“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唱出农场里各种动物的叫声哦。”   重点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不大声叫,会根据教师琴声的变化控制声音的响轻;教师弹不同的调,要提醒幼儿随琴声唱准旋律。   

2、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旋律或歌词内容自编舞蹈烂亮动作。   

1、复习歌曲,尝试用不同轻响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回忆歌词。   提问:歌曲唱了些什么?   重点提问:沙沙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   为什么不用哗啦啦作为下雨的声音呢?(哗啦啦是下大雨,沙沙沙是下小雨)   小结:春天的雨都是毛毛细雨,滋润着大地的植物。   (2)重点句练习:春雨 | 春 雨 | 沙沙 沙||   强 弱 强 弱强 弱   提问: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这1句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轻轻的声音)   重点指导:教师用手势和头部动作帮助幼儿表现出强弱来。   (3)幼儿表演。   重点提问:怎样才能唱好这首歌曲?(旋律优美的`、唱的时候声音要温柔)   

2、鼓励幼儿自编动作,模仿种子发芽的动作。   启发提问:你想用什么舞蹈动作表现种子发芽呢?(启发幼儿可以表演喝春雨、冒芽、长大等)   (1)请幼儿表演,交流分享。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交流自编动作的意思。表扬动作大而优美的幼儿。   (2)幼儿集体表演。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边歌边舞,大胆表达春雨落下来时的情景和愉快心情。   

3、复习律动《开火车》   要求:根据音乐的节奏幼儿边唱边请同伴组成1列火车。    附歌曲:春雨沙沙沙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哎哟哟,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教学反思:   《春雨沙沙沙》是1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儿童的歌唱与说话1样自然,具有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最好素材。音乐教育对儿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激励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悟性和想像力比关注儿童音乐天赋的成长更为重要。 《春雨》含反思幼儿园教案3   

1、教材分析   《春雨的吉他》这是1首语言优美、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1首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春雨的声音以及小听众的表现,来体现春天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意境。《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春天是1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感兴趣,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分享。本节活动通过创设春雨的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和表现出春天的声音并进行仿编,体验发现和创作的乐趣,感受春天美好的意境。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式提问、直观演示和示范朗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大胆想象并进行仿编,从而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创作的快乐。   

2、教学策略   1.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创编的乐趣。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春雨的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春天还有哪些好   听的声音,你能把他仿编到诗歌中吗?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像春天的声音,体验仿编诗歌带来的乐趣。   2.通过出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天的意境。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直观的画面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通过出示春雨、蝴蝶姐妹、蜗牛弟弟的图片,引导幼儿更直接的感受理解诗歌的内容。   3.通过教师优美的声音朗诵,感受诗歌春天优美的意境。   教师用优美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朗诵,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富有感情的朗诵。   

3、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欣赏和体会诗歌中春天的意境。丰富词汇“陶醉”。(重点)   2.能有感情的朗诵,能替换诗歌中的词句大胆想象并进行仿编。(难点)   3.萌发热爱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4、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教师和幼儿1起去户外寻找春天的声音。   (2)幼儿有听过弹奏吉他的经验。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5、活动过程   1.创设春雨的意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1)播放春雨的图片和声音。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看,怎么了?听,春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原来春雨在弹吉他,弹奏出了这么多动听的声音。   (2)再次播放春雨的声音,引导幼儿感知春雨声音的美妙。   教师:听了春雨的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春雨的声音这么动听,老师也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了。   2.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春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在弹吉他?   小结:滴滴答,滴滴答,春雨在弹吉他。   (2)他的听众可不少,他的声音都吸引了哪些小听众?   小结:春雨的声音太动听了,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都来当小听众了,他们都是怎样认真听的?让我们再来听1听。   3.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幼儿多种形式的表演诗歌。   (1)教师提问: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他们都是怎样认真听的?你能用动作表现1下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的样子吗?他们都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你知道什么是陶醉吗?   小结:花婆婆竖起了耳朵,蜗牛弟弟伸长了脖子,蝴蝶姐妹停止了飞舞,他们都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春雨的声音太动听了,大家都陶醉了。   老师: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让我们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诵1下吧。   (2)出示图片,幼儿看图朗诵   (3)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加动作表演朗诵。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听众表演诗歌。   (5)幼儿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4.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进行仿编。   (1)教师:春天里还有许多动听的声音,他们也想来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你都听到了春天的哪些声音?他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仿编到诗歌中吗?   (2)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示范仿编   (4)你仿编了1首完整的诗歌,你们想不想来试试?现在请小朋友把春天的声音仿编到诗歌中,和你周围的小朋友交流1下,音乐结束的时候,把你仿编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5)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   5.活动延伸   教师:春天的声音太动听了,让我们回到班级中将仿编的诗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课后反思:   本活动首先通过创设春雨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倾听春雨的声音,感受春雨声音的美妙和动听,并大胆表达自己听到春雨时的感受,初次体会陶醉的含义。   幼儿学习诗歌中,我通过优美的声音进行示范朗诵,进1步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美,体会春天优美的意境。活动环节中我通过层层梯进,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第1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诗歌中春雨的吉他声,以及被吸引的小听众,   第2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他们是如何认真听的,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感受到春雨弹奏的吉他声这么动听,再1次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陶醉的含义。本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多种形式的表演诗歌,引导幼儿体会到表演的乐趣。首先引导幼儿看图朗诵,在朗诵的基础上发现很多孩子加上了好看的动作,第2遍朗诵时,引导幼儿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演,   第3遍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诗歌,用动作大胆表现小观众的样子,幼儿对表演充满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交换表演。春天还有许多动听的声音,把他们仿编到诗歌中1定也很好听,通过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声音,他们都有了1定的前期经验,在仿编诗歌时,幼儿能大胆进行仿编,有的小朋友与同伴合作进行了仿编,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回到班级中我们继续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本节活动中在示范朗诵和幼儿表演时我还加入了好听的音乐,注重多领域的整合,进1步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美的意境。   当然,在本节活动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创编时可以请创编1样内容的小朋友1起朗诵,充分让幼儿进行表达,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求助幼儿园第2学期语言《春雨》诗歌教案,急



4、求助幼儿园第2学期语言《春雨》诗歌教案,急

没有注意到过.....不过你在 http://www.***.com/a/news/找找吧 我用的教案 1般都事在这里找的 比较全的说~~~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小班下学期语言《春晓》教案及课后反思怎么写



5、小班下学期语言《春晓》教案及课后反思怎么写

《春晓》,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古诗描写了春天雨后清晨鸟语花飞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赏春惜春的复杂心情。本诗共4句,第1句写出浓浓春意中诗人熟睡而起,不知不觉天已大亮,第2句写处处鸟鸣的景象;第34句写春雨过后满地落花的情景。动词与色彩鲜明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结合春天这个季节,选择适合小班孩子的古诗,让孩子在古诗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产生古诗吟诵的兴趣,3.在学念古诗和吟诵古诗中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喜爱。   在选材时,我就调查了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如何,结果很多孩子会背1些古诗,但对古诗《春晓》没有1个孩子会背。当时我就徘徊在选材的犹豫阶段,这个活动可以选用小班进行教学吗?或是说可以尝试1下在小班进行教学。当确定上《春晓》后,我就开始考虑,如何设计教案,而且考虑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让孩子容易接受,才能让孩子较好的掌握。在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后。我尝试了小班的古诗教学。   新课导入我为孩子播放歌曲《春天》,启发孩子说说自己喜欢春天的理由或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中通过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孩子通过观察花瓣落满地,去猜测花瓣落满地的原因,接着引导孩子学习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活动中我穿插让孩子认识《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就以孟浩然爷爷为线索,让孩子结合图片了解古诗的寓意,掌握古诗的诗句。接下来让孩子尝试学古人的样子去按古诗的节律去朗诵故事。在这个环节中就有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例如:让孩子边晃头边朗诵古诗有点困难。是否可以采用更好的朗诵方式。而且在朗诵时让孩子边晃头边朗诵古诗,很多孩子就出现了只顾晃头而不朗诵古诗,或是只顾朗诵古诗而忘了晃头。这方面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周到的。活动最后,我让孩子欣赏古诗的另1种表现形式,形式歌曲版的《春晓》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   执教后我也在思考这样的活动适合小班吗?是否存在着1定的难度。或者说我认为可以尝试对小班的孩子就开始简单的古诗教学,但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考虑适合小班的教学形式,可能以欣赏的形式或是其他的形式。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