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运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1、《怎样巧运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怎样巧运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目的:
1、运用以有经验,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
3、感受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活动准备:小毛巾、大块积木若干,海绵、卫生纸、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胶管、石子若干,虹吸现象实验材料。活动过程:
1、看图,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回答解决的办法。(图上有1个小桶,内装满水,另有1个空盆。) 老师提问:不用倒的方法,怎样将小桶里的水运到空盆里去?
2、操作活动:
1、进入操作场地,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设想,找出合适的操作材料。
2、幼儿交换自己的设想和想法
3、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分享操作感受。
1、你选择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样操作的?
2、通过操作觉得哪些材料能够帮助将水转移到另1个空盆里。
4、比较3种方法的实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3种方法,(用杯子舀、用体积大的材料压、用吸水的材料转移)通过比赛的方式感受每个方法的实用效果。幼儿自由选择1种方法,进行比较。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统计表格,请幼儿用 或 表达自己的意见。
3、老师和幼儿1起通过统计表格比较3种方法。
2、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2、了解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活动重点 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1日行程8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4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3、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5、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1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1、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1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尤其是最后环节的设计更为巧妙,以地球妈妈为什么病了展开,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讨论,搜寻答案。在这1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会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整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2 活动目标 :
1、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2、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3、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重点 : 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活动难点 : 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准备 :幻灯片、图片 活动过程 :
1、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思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生活在那里吗? 地球妈妈现在生病了,我们1起去看望地球妈妈吧。
2、活动组织
1、教师播放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图片和视频,邀请幼儿认真观看,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这幅图上的河水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样的河水我们还可以使用吗? 这些叔叔在干什么? 桌上剩下的是什么? 你觉得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2、教师和幼儿1起讨论,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小朋友们,看来地球妈妈病的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地球妈妈治好病更好的保护她? 请大家开动脑筋,每个小朋友都来谈1谈。
3、教师总结归纳保护地球妈妈的方法 (1)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 (3)预防环境污染
3、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将地球出现问题的图片和解决办法的图片进行11对应,巩固所学的内容。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就近发展区,主要是围绕幼儿对保护地球环境入手,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巧妙的链接,引导幼儿了解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探索保护地球母亲的方法。 在活动中,重点列举了幼儿常见的1些环境污染现象,和小朋友们1起开展了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和小朋友们积极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法,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唯1的地球。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流动的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庄道禄 大型科学活动课程计划:移动水教育案例(反思教学) 大型科学活动运动的水教育案例(反思教学)主要包括设计背景,活动目标,关键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水的目的和重要性。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通过实际活动,可以通过多层毛巾过滤来清洁污水的创新感知。培养儿童观察,分工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班科学活动课。来看看流水教育案例。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存,生产和建设都离不开水。这种教学活动教育幼儿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教育儿童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使用和重要性,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际活动,创新的污水感知可以通过多层毛巾过滤清洗。培养孩子观察,分裂和动手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主要困难 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讲述活动,提高孩子对大胆思考和创新的认识。 活动准备 视频,容器装满脏水,清洁空杯,钢笔,纸,毛巾,筛网,纱布,海绵,大型果冻盒。 活动程序B。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1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1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1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1)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1组,不能溶化的1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1些呢?导入课题。 (2)第1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4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1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1杯温水、1份调查表、1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4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1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2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1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4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5、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
课题名称:什么东西不见了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会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及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每人2只透明杯,小匙1把、彩笔1支。 桌上备有:奶粉、黄沙、水泥、糖、盐、洗衣粉若干 教师备:大烧杯2只,搅拌棒,清水若干 活动流程:
1、运用博士爷爷的来信,引起幼儿的尝试兴趣 师:小朋友,博士爷爷又给我们来信了。信中说,他最近又做了1个小实验,叫“溶解的秘密”。他发现了1个奇怪的现象,请小朋友也来试试,好吗?
2、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用品,便于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每1组的实验用品。 师:博士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的实验用品,但每组的实验用品都是不1样的,现在,我们就1起来参观 2.参观后,幼儿可以在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用品的1组坐下。 3.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桌上的实验用品。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1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1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1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1)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1组,不能溶化的1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1些呢?导入课题. (2)第1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4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1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1杯温水、1份调查表、1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4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1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2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1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4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