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大班艺术虾趣详细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

1、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

大班语言教案《两猫相争》《一》活动目的:

1、喜欢欣赏漫画,能完整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二》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头饰,教育挂图。《三》活动过程:

1、师设疑提问,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语:猫最爱吃什么?如果有两只猫饿了一星期后同时看到一条鱼,他们会怎样做?

2、逐幅出示教育挂图《两猫相争》,幼儿完整观赏漫画。提问:仔细看看,这两只猫为了什么而争执?结果怎么了?

3、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教育挂图,鼓励幼儿生动地描述图片内容。

4、引导幼儿生动地讲述图片内容。《1》师引导完整地,连贯地讲述教育挂图。《2》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教育挂图的内容。

5、讨论交流,扩展讲述。《1》两猫相争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它们都吃不到鱼?它们要怎样做才能吃到鱼?《2》想象推测:鱼到哪儿去了?

6、活动自然结束。两猫相争白猫和花猫已经一星期没吃东西了,它们饿极了。这时它们同时看见不远处有只小老鼠正咬着一条鱼,它们两眼发红,瞪圆双目,张大嘴巴,撒开四条腿飞奔过去,一同冲向那条鱼。他们同时到达,白猫咬住鱼头,花猫咬住鱼尾,两猫互不相让,都翘起长尾巴,撑住四脚,使劲的把鱼朝自己身体的方向拉,都想甩掉对方,独占那条鱼。而那只小老鼠吓得边逃向角落,边转头偷偷的看着它们。

大班艺术虾趣详细教案

2、大班艺术虾趣详细教案

《虾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教法与学法: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

1、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

2、同学们,你看见过虾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虾的模样?这节课,咱们跟随作家秦牧的文笔,和他一起走进《虾趣》。二、读中品悟,体会虾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虾趣?

2、朗读第

1、2自然段,交流问题。(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3、观虾之趣(学习第

3、

4、5自然段。)(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2)交流汇报和收获。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观虾之趣?②你知道怎么运用所得知识、辨别哪些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吗?③找出描写虾嬉戏时的动作词语,感受虾的灵动与活泼。④找出第5自然段中心句,画出虾小心翼翼吃食的词语。

4、赏虾画之趣(学习第6自然段)(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①作者是怎样把观虾和欣赏虾画紧密联系起来的?请画出这个过渡句。 ②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齐白石大师的虾画?三、课外拓展,妙笔生花尝试练笔,模仿课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为什么效果分析

3、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为什么效果分析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

2、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

3、继续巩固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准备:

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

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2)打电话(顺数倒数):教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

2、新授游戏三次分类:(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行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行分类。(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7)介绍新游戏。教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8)介绍其他组游戏。教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如果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

3、循环游戏,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

4、小结评价。(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则下次公布正确玩法。)效果分析: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爱。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幼儿快速接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达到教学目标。专家点评:本活动设计是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但巧妙的是教师把分类的要求呈现为动物的某些特点,每次分类以不同的特点为标记,上把标记和分类活动寓于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在幼儿熟悉了以上分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提出分类的标记并进行分类活动,相信幼儿会有兴趣。反思与讨论:什么可以作为分类的标记?可由谁来提出分类的标记?。

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手工创作怎么写?

4、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手工创作怎么写?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扎、剪、贴、绘画、涂色等制作自己最喜欢的纸杯玩偶,培养幼儿大胆创新意识,提高幼儿手工制作能力,增强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通过让幼儿讨论构思怎样制作装饰纸杯和介绍、评价自己和或他人制作的纸杯玩偶,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好朋友互相眷念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经验准备:   对一次性纸杯有初步的了解,幼儿已掌握用别针在纸板上扎孔的经验。   物质准备:   

1、相关课件、音乐磁带两盘。   

2、班级小朋友收集的一次性纸杯、别针、剪刀、双面胶、彩笔、各种边角材料若干。   

3、用冰箱包装箱做的不锈钢杯和玻璃杯套身大玩偶各一个。_第一幼儿教育儿童网 >>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课件:三个好朋友“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在一起玩,“纸杯”主人喝完茶后即将把它仍进垃圾桶,“玻璃杯”和“不锈钢杯”流着眼泪不愿纸杯离去,“纸杯”拉着他们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会想你们的。”“玻璃杯”和“不锈钢杯”向小朋友求助:“你们能帮助我们想想办法,把纸杯变成有用的、或好玩的东西吗?”   

2、幼儿开阔思路,两两讨论出主意,教师巡视听讲,随机评价,请二至三个小朋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二、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制作方法,构思将要制作的玩偶   “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出示一个范例)你们看!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还能变出这么漂亮、这么好玩的纸杯玩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吧。”   

1、引导幼儿观察动物或人的头部的制作要做好关键的四步:   第一、用别针沿杯底边缘扎孔。   第二、留一小段不扎当脖子。   第三、然后手指沿扎孔线将杯底往下压。   第四、将杯底从下往上顶起即成头部。   

2、启发幼儿制作不同的动物或人物,重点要在头上剪、贴、画体现的;表情要在脸体现的;姿态动作要在身体上装饰体现的。   ①观察边角材料的利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创新地利用各种边角材料。   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思考如何体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主要特征,构思自己将要制作的动物玩偶。   三、幼儿制作玩偶,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1、重点指导幼儿头部制作的方法,启发幼儿大胆创作,多利用边角材料,制作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人物。   

2、提醒幼儿要注意使用安全。   四、展示作品,体验关爱   

1、幼儿两两对话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对方的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关键提问:   ①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纸杯玩偶?用什么边角材料装饰制作的?好的地方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②你认为结对子的小朋友制作的玩偶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第一幼儿教育儿童网站 >>   ③纸杯玩偶做好了,你想对玻璃杯和不锈钢杯说什么?想对纸杯说什么?   

2、请出“玻璃杯”、“不锈钢杯”大玩偶,由全班推荐二至三个小朋友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全班小朋友表达关爱。   

3、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很能干,将喝过水的纸杯变成了这么多漂亮、好玩的玩偶,还帮助“玻璃杯”,“不锈钢杯”解决了难题,使好朋友又能天天在一起了。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被丢弃的东西,以后我们大家一起慢慢收集,动手做一做,把它们也变成好玩的“宝贝”,好吗?   五、表达感谢,共同舞蹈,分享快乐   大玩偶“玻璃杯”、“不锈钢杯”分别与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跳集体舞,分享制作与友情的快乐。握手道谢:“今天,小朋友动脑动手,把我们要被丢掉的好朋友变成了这么好看又好玩的玩偶,我们不会分开了,谢谢大家啦!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幼儿手持自制的玩偶,以自己和纸杯玩偶两种身份,围着大玩偶在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表演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小朋友将自制的纸杯玩偶带回家,向父母等家人介绍评价。告诉家人通过进入幼儿园网站,可以看到这次活动情况并与父母一起收集家长可制作的废品,共同制作好玩的一件东西。   

2、将做好的纸杯玩偶投放到表演区木偶表演台供大家故事表演时当木偶用。   教研组评析:   

1、活动内容来自幼儿讨论的问题和幼儿喜爱的乡土民间艺术,贴近幼儿生活,关注幼儿兴趣点。整个活动由“情”和“境”贯穿着,幼儿在激发制作欲望、好奇观察、热烈讨论、大胆构思、认真制作、体验关爱、积极表达、快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创新地学习着,较有创意地完成作品。   

2、整个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活动前准备充分。教师能抓住重点,巧破难点,随机评价,适时启发指导,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自制成功的快乐。同时在活动中,巧妙渗透“珍惜友情”,以情动人,在制作过程中配上轻松欢快的古典音乐,创设一个宽松美好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愉快地投入到创作当中。   总之,本次活动能围绕我园园本教研问题,即“遵循《纲要》,关注幼儿,充分利用本地本园资源,有效地开展活动。”进行尝试反思,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注重幼儿学习过程体验,适时点拨,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尽可能让孩子玩得开心,教师教得有效,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幼儿园大班爱生气的小猫教案

5、幼儿园大班爱生气的小猫教案

活动过程:   

1、观察连环画图片。   (1)出示图片一:一天早上小猫咪咪从窗户里往屋外跳,将猫爸爸放在窗台上的一盆花碰到在地。   提问: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   (2)出示图片二:猫爸爸非常生气,气得胡子都撅起来了。   提问:猫爸爸看见后怎样了?   (3)出示图片三:调皮的咪咪跳到家门口的树上,冲着爸爸做鬼脸。   提问:咪咪看见爸爸生气了,他是怎么做的?他知道错了吗?   小结:咪咪做错了事情,没有想爸爸道歉,还调皮地跑掉了,这样做对吗?他最后会承认错误吗?   

2、出示连环画图片最后一幅图:咪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碰到的花盆重新放回到窗台上。   提问:左后咪咪改正错误了吗?他是如何改正的?   

3、出示空白的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咪咪跑掉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咪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了的呢?   

4、幼儿创作连环画。   让幼儿编出中间发生的事情,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创作的连环画,并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编的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帮助孩子记录编出的故事内容。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