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课二维分类的教案及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大班数学课2维分类的教案及反思



1、大班数学课2维分类的教案及反思

大班上数学教育活动:2维分类 【活动目标】 1.明确标记意思,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将物体分成2-4类。 2.能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或听教师指令进行分类,并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玩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卡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贴纸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积木的不同,兴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积木1样吗?有哪些地方不1样? 请1名幼儿找出所有方的黄色的积木。 2.讲解新的知识和标志,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师:这里有两个箱子,箱子上贴着标记。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请幼儿将积木按照两个特征分成两类:方的、黄色的积木,3角的、绿色的积木。 幼儿按标记把积木分到这两个箱子里。 3.分组自选材料练习,巩固2维分类。 (1)教师介绍材料。 师:(展示材料)老师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材料,老师需要大家分成3个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分到你们组的材料分类,下面,小朋友们听好了,老师要求你们将同样大小同样颜色的东西分到1起,并和同组的小伙伴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2)幼儿自选材料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的分类情况。 (3)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教师引导幼儿用“我把大的红色的玩具放在1起”“我把小的蓝色的玩具放在1起”等进行表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公开课同时也面向企业,是多个企业共同参加共同探讨同1主题的课程。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3、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纸制小路、(上面镂不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兔头饰1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魔术箱”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习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生活的物体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电话给老师说:“昨天,它很想吃1根胡萝卜?”于是今天老师就给小白兔带来了1根胡萝卜,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萝卜图片),   师:“你们看,胡萝卜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柱体。”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师:“对,你们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方体。”   师:“小朋友你们在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师:“是什么形状?”   幼:“是正方体。”   

2、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⑴、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变魔术?(想)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呦!”   ⑵、教师变魔术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圆柱体。”   师:“它是什么样呢?”   幼:“没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体、长方体进行提问。   ⑷、请小朋友上来摸1摸,通过触觉让幼儿说1说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3、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说1说,他们各是什么图形。   

2、教师拿出多种图形,让幼儿分组游戏分别找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再次加深了幼儿对这几种图形认识和了解,幼儿对游戏这1环节特别的感兴趣,但让幼儿通过触觉去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还有1定的难度。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3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1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3幅图,引导幼儿逐1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1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1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1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1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2、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3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1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2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3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1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3、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3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1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1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4、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1共”、“还剩下”等词语。 ;。

大班数学有趣的车牌教案反思?



3、大班数学有趣的车牌教案反思?

这个有趣的车牌呐,它主要是就是告诉孩子。车的牌照是各式各样的,而且每个车的标志都是不1样的。所以呢,值得让我们反思的就是我们从小就到孩子去认识各种的东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亿童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反思



4、亿童大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反思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1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1般说来,1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5、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作为1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1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2、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1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0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1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0钱。   

3、练习   

1、教师出示1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1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0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2: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1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2、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3、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1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课2维分类的教案及反思



6、大班数学课2维分类的教案及反思

大班上数学教育活动:2维分类 【活动目标】 1.明确标记意思,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将物体分成2-4类。 2.能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或听教师指令进行分类,并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玩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卡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贴纸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积木的不同,兴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积木1样吗?有哪些地方不1样? 请1名幼儿找出所有方的黄色的积木。 2.讲解新的知识和标志,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师:这里有两个箱子,箱子上贴着标记。小朋友看看,这两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请幼儿将积木按照两个特征分成两类:方的、黄色的积木,3角的、绿色的积木。 幼儿按标记把积木分到这两个箱子里。 3.分组自选材料练习,巩固2维分类。 (1)教师介绍材料。 师:(展示材料)老师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材料,老师需要大家分成3个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分到你们组的材料分类,下面,小朋友们听好了,老师要求你们将同样大小同样颜色的东西分到1起,并和同组的小伙伴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2)幼儿自选材料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的分类情况。 (3)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教师引导幼儿用“我把大的红色的玩具放在1起”“我把小的蓝色的玩具放在1起”等进行表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