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海底世界教案

小学5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



1、小学5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

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习惯的重要方式,为活动制定好教案,能够让活动顺利开展。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5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5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1)   

1、主题活动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进行,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促进地方教材的进1步开发和建设,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探索———研究———总结—————反馈————整理————逐步调整教学活动环节,完善教学活动过程,最终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到实处。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们这些农村1线教师来说,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是1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增近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主题活动内容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期崭新的任务面前,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1大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校1项开发研究的1门校本课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椐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科学家、生物学家们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过去从手的延伸到脑的扩张,今天人们用脑用双手创造了原始社会无法比的成就。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科学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提高他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提高小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具有实践性。从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具有独特的创造意识。因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认识自然并进1步改造自然。   学生从小能在自己不断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懂得科学种地给人们到来的益处。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   

3、主要活动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的花池和试验田里种花、种草、种白菜、韭菜、栽葱、种树等。在不同的时间及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4、活动年级   xx小学5年级。   

5、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当农民也要做1个有头脑,懂科学会种地,种好地的农民。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参加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1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种植各种植物,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4、使学生懂得科学种田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提高生活质量。   

5、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种地的意识。   

6、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7、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做好不同季节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   

8、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种田。   

6、活动重点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1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懂得科学种田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7、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8、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准备铁锹、钉耙、锄头、铲子、各种植物的种子、须根花、草、记录本等。(记录本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使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做好笔记了解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过程。   

9、活动时间安排   每星期4下午综合实践活动课,记录的时间要求可以采取不定时记录。因为,植物生长的环境(地方)不同,生长的速度也不同,还受施肥、浇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十、活动用具和场地安排   活动用具包括照相机进行拍照,电脑进行收集相关数据,长皮尺和钢卷尺在学校进行实地测量,笔记本进行真实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场地安排包括学校教室、各功能室、灶房、走廊、围墙等。   十

1、活动的不同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与交流阶段;   

4、展示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和学生的劳动成果阶段。   十

2、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   (1)准备阶段: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学校为了使同学们从小懂得科学种植,给同学们提供1片实验田和花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蔬菜、粮食作物、树木等。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掌握科学种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能美化学校的环境。   

2、通过课前动员激发学生的种植兴趣。   (2)实施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自己喜欢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地。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选负责的组长。   (1)按组分配任务。第1组,种玉米;第2组,种金娃娃萱草;第3组,种韭菜、葱;(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要详细、全面)。   (2)安排小组人员开始观察、记录、并在不同的阶段拔草、浇水、施肥各负其责;   (3)教师对学生要进行不定期观察记录的检查和指导。   (4)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交流科学种植的小窍门。   (5)教师要为学生及时提供农用肥料、浇水用的工具等,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服务。请学生及时汇报自己负责种的花、草、蔬菜、玉米等的长势情况,对植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护理工作。如,除草、浇水、施肥等。   十

3、具体的指导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种植的书面材料进行讲解,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指导。   

2、电脑查找科学种植技术的方法,要与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区别对待,多请老农进行指导,正确处理种植方面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

4、选择实践方式   教师指导,父母点拔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十

5、确定成果展示   到了秋天,教师请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小档案1起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们1起感受丰收的欢乐,感受到自己劳动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十

6、具体内容的指导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种植的植物。   

2、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跟踪指导。   

3、请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小档案与其他小组记录的小档案经常拿出来相互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种植经验。   

4、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把自己种的植物种子收集起来,蓄根花的根用箱子保存起来,为明年的再次下种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

7、活动组织后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开发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展各项活动,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1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劳动、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5年级劳动实践活动教案(2)   

1、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1途径。在“51”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3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活动主题   红领巾爱劳动。   

3、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4、活动范围    5年级全体学生。   

5、活动内容   

1、了解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做1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和爸爸妈妈1起到小区清理花坛内、广场等处的垃圾;   

5、在父母的协助下,会蒸米饭,学会做1道菜等。   

6、成果展示   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1起将反馈表填充完毕,以班级为单位将成果于5月3日之前上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存档。

海底世界教案



2、海底世界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海底世界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认识海中的动植物;   培养幼儿对海底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 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收到1个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   

2、出示海底世界挂图,请小朋友说1说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这些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鱼1样吗?(形状、图案多、花纹颜色漂亮)   

4、教师介绍海底里的动植物:包括各种鱼类、贝壳、珊瑚、水草、海星等。   

5、请幼儿欣赏幻灯片——美丽的海底世界。   

6、让这些动植物好好生活,应怎么做?   

7、告诉幼儿要减少水污染,保护人类的海洋环境。    活动延伸   画1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或用橡皮泥捏出海中的动植物。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3、了解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总结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法读懂课文,重点突出1个“读”字,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向读出含义、读出感情过渡。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悟出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写出趣味的。    教学思路:   初读感知    授课过程:   

1、导入新课:   板书“海”字,问: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1副画,屏幕显示大海的画面。   问:看了这幅画,你想说点儿什么?是的,大海的确非常美丽、迷人,那海底又会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补充板书:海底世界)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1起来研究学习这篇课文,去看看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儿的?   

2、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翻到13课,自由地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的时候,想1想海底是什么样儿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读了课文,你觉得海底世界怎么样?(让学生说海底世界留给他们的初步印象)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4、理解“奇异”和“丰富”   

3、细读课文   

1、那么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在哪里,物产丰富从哪儿看出?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着重探讨的1个问题。   

2、同学们,在课堂上,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呢?(让学生自由地说)   

3、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学习课文,解决问题。等会儿,我们共同探讨的时候,你是单兵作战的,你就1个人来汇报你的学习结果,你是小组合作学的就你们小组的同学1起来汇报。   

4、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检查,表扬好的学习方法和小组。   

5、学生以不同形式汇报学习结果,老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

2、

3、4自然段。   

6、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同学们,你认为哪1段写得最具体?(第4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   

7、学生讨论、总结,板书:列数字、举例子   

8、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把文章写得更生动。   

9、让我们再来读1读课文,体会1下作者的写法,再来感受1下海底世界的奇异风景和丰富物产。   学生齐读课文。   

4、课外拓展   课下,希望同学们搜集更多的资料,来进1步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   

5、板书设计   列数字   景色奇异 举例子   海底世界   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的`录像;彩笔、糨糊、剪刀、画纸许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环境布置;磁带等。    [活动过程]   

1、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出示摄像机,告诉幼儿里边有些小秘密,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对幼儿提出要求:要仔细观察里边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   

3、放录像幼儿观看,教师适当讲解。   

2、让幼儿回忆看到的东西   

1、提问幼儿:刚才看到了什么?长得什么样?什么颜色?怎样运动?   

2、请幼儿互相交流。   

3、请幼儿回忆还知道什么海里有什么?   

4、教师小结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颜色也很丰富。还有许多好看的植物。   

3、引导幼儿绘画   

1、让幼儿看布置得海底世界,提出问题:这里没有东西怎么办?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教师提几点制作的规则,要求。   

3、放音乐,幼儿动手制作。   

4、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动物、植物等装饰海底世界。   

5、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小结幼儿制作情况。   

6、请别的班幼儿欣赏作品,结束课程。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尝试牙签刮画,愿意大胆创作。    渗透目标:   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看海底世界的VCD。   

2、海底世界壁画1幅。   

3、范画1幅,教师操作4K画纸1张:第1层涂彩色,第2层涂黑色。   

4、幼儿操作画纸第1层涂彩色,第2层涂黑色。   

5、油画棒、牙签。    活动过程   

1、观察壁画,引发兴趣   请幼儿说出壁画中生物的特点,如海星有几个角,螃蟹有几条腿等等。   

2、引导幼儿尝试刮画   

1、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后,让幼儿在教师操作画纸上尝试刮画。   

3、请幼儿开始尝试用牙签刮画海底世界,教师巡视并从旁指导。   

3、活动 评价   师:小朋友画出了很多海底动物,而且画的非常棒,我们1起布置1个海底世界吧。下来小朋友可以看看还能画出什么,你可以再添上去。   提示:   

1、因为绘画必须有形体基础,因此第1个环节为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   

2、要引起幼儿对刮画的兴趣。   

3、幼儿学着用牙签刮画出海洋生物,表现出千变万化。   

4、幼儿始用牙签要小心,不要折。   

5、该环节将作品全部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再次创想的欲望。

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



3、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

作为1名教师,常常要写1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1    设计背景:   

1、幼儿年龄较小,观察事物时集中时间较短,认识事物直观现象较单1。   

2、由于幼儿想象能力较差,通过直观学习认识更多的关于春天的新事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通过学习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指导幼儿认识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春天挂图。   

2、关于春天的有关儿歌。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儿歌《老师老师我爱你》。   

2、儿歌《公共汽车好》。   

2、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中“都有什么?”引入课题。   

2、师讲解图中内容,让幼儿理解。   

3、请1名能力强的幼儿上来试讲图中内容,幼儿讲的不准确的地方,师给予补充。   

4、请幼儿集体讲解图中内容。   

5、师朗诵关于春天的儿歌。让幼儿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特点。   

6、带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春天的特征,并给与予适当引导,让幼儿更深刻体会。   

7、唱着春天的歌曲走回教室。   

3、结束部分   师总结春天的的特征,加深幼儿对春天的理解。   

4、延伸部分   让幼儿在回家的路上寻找春天。   教学反思:   现在正是绿意盎然的春天,所以我特意把认识春天这节课在这个季节学习有助于幼儿更直观的认识春天,理解春天,生活中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我先以图导入,让幼儿在图中寻找春天,对春天有个基本的认识,接着让幼儿学习1首关于春天的儿歌,加深幼儿对春天的理解,最后带幼儿走出教室,把图中及儿歌中的春天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更直观的认识、理解春天。拓展内容让幼儿观察课堂中没有讲到和观察到的春天的特点,让幼儿全面理解春天。   本节课中,大多数幼儿兴趣浓厚,对春天认识的比较全面,并能表达清楚。但个别幼儿不善于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差,导致幼儿对春天认识不够全面。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4季中的第1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常将北半球的公历3月~5月定为春季,而南半球则是公历9月下旬~12月下旬定为春季。 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2    活动1:儿歌“春芽”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2、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1套    教学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讨论:种子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附儿歌:   春芽春芽起床,揭开小窗,伸出小手,要摸太阳。    活动2:歌曲“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1、在认识春芽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唱准音调。   

2、引导幼儿去感受和表现声音力度的强弱。   

3、鼓励幼儿乐于在集体面前大胆演唱和做动作。    教学准备:   

1、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带。   

2、种子在雨中发芽长大的图片。    教学过程:   

1、讨论下春雨的情景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2、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   

3、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歌词内容并用手势和动作表现种子说话的声音是弱的。   

4、幼儿学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齐唱、分组唱、领唱。    效果分析 :   孩子们虽然对春天这个季节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通过观察实物芽芽以及观察图片,能大胆说出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文豪小朋友在看到种子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芽的图片时,幼稚地大声叫着:“种子冒尖了!”还有的孩子在讨论种子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时说出像小虫子、象枣核、象小兔的耳朵。在到室外寻找植物发生的`变化时,由于是初春,很少能发现植物的变化,但细心的孩子还是通过拨拉草坪上的枯草发现了刚刚露出点点绿意的小芽芽。有的孩子在泥土中发现了昆虫,经及时教育,孩子们了解了春天气温逐渐上升,各种昆虫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在进行完活动1的第3天早晨,第1场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由于初春的寒意,小班幼儿体质又差,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起了水泡呢。”我们紧接着进行第2个活动。有了认识春芽和观察春雨的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很轻松就学会了歌曲。有的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用动作表现出了歌词种子发芽部分的内容。孩子们都能够用声音、手势和动作表现出春雨的沙沙声和种子说话的弱的声音。通过这两个活动,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认识春天教案3   活动目标:   

1、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3、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学习简单仿编诗歌。   

4、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前幼师组织小朋友观察春天的景物;学会歌曲《春天》。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1册、小字卡、头饰(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个)。   

3、环境准备。   创设主题墙面“春天来了”。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韵律活动《春天》,小朋友随音乐1起有节奏的拍手舞蹈。   

2、感知理解活动   

1、幼师与小朋友1起讨论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刚才我们1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2、说春天。   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请小朋友11说出来,并讨论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幼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小朋友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1、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小朋友模仿流水声。   “屋檐上的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   

2、春天的小河是怎样的?春天的小河发出怎样的声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的声音。   

3、春天的水塘里谁来了?幼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   

4、春天的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4、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体验活动   

1、幼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小朋友看书跟读诗歌。   

2、小朋友在诗歌的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阅读完后小朋友有序收书。   

4、游戏活动   游戏:找春天。   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根据幼师说的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的圆圈内,并说出春天在哪里。   

5、创造活动   幼师引导小朋友结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场景创编诗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尝试表演创编的诗歌。   

6、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反思:   1.结合本班年龄的特点,只是初步了解季节中的春天,本来在幼儿头脑中还是很模糊,以后还要根据每个季节讲述每个季节的详细特征而进行比较。   2.对季节的知识还要扩展到很多方面的知识。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4、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1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的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在地上自制沙漠迷宫图(图中有骆驼、响尾蛇、仙人掌、骆驼刺等沙漠里的动植物)。   

3、在班级里布置有关沙漠的主题图片,幼儿对骆驼、响尾蛇等动植物已有初步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认识沙漠,知道沙漠是1大片,1大片的。   

2、运用游戏、交流讨论的方法初步了解沙漠里的动植物,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3、对神秘的大自然产生探索欲望,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   

1、观看沙漠里的优美自然风光,了解沙漠的特征。   (1)、教师与幼儿共同观看录像第1段,帮助初步了解沙漠。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沙漠是1大片、1大片的沙,如果刮大风,天空上、大地上都是黄黄的1片。   (2)、教师与幼儿继续观看白天和晚上的沙漠录像,进1步了解沙漠。   教师:沙漠里的白天是怎样的?晚上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沙漠上很少见到动植物,水很少,很干燥,白天很热,晚上又很冷,没有人住的房子,也没有人在沙漠上生活。   (3)、教师:为什么我们人类不愿意住在沙漠里呢?   教师小结:因为沙漠中很少有水,1般植物不易生长,人和动物都要喝水,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气温的变化又大,不适宜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活生长。   

2、游戏与讨论结合,丰富对沙漠里动植物的认识。   (1)、教师:沙漠里的天气太恶劣了,没有人愿意住在沙漠里,但也有1些坚强的动物、植物在那里勇敢地生活、生长了下来。你知道是哪些动植物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大胆发言,教师不予评价。)   (2)、幼儿走迷宫游戏,认识沙漠里的动植物。   教师:沙漠里究竟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着哪些植物呢?走完这张沙漠迷宫图,你就知道了。规则是如果路上有动物、植物挡着就不能通过。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幼儿有序地走迷宫游戏,边走边说看见了什么动物或植物。   (3)、教师:你刚才在沙漠里遇见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教师:它们中谁是有危险的?谁又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幼儿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有危险的动、植物图片贴在1边,没有危险的贴在另1边。   (5)、讨论:“沙漠之舟”─骆驼为什么能长时间在沙漠行走?   (6)、讨论:仙人掌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长?   

3、引导幼儿了解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1)、教师(让幼儿观看沙漠刮大风的录像)知道吗?沙漠也会发脾气,看!沙漠里刮起大风后是什么景象?   (2)、讨论:   

1、沙漠里常常刮起这么大的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怎样防治沙漠的扩大和危害?观看治沙的录像。   (3)、教师小结:由于人们不断地砍树,破坏森林,现在沙漠还在不断扩大。人们在沙漠的边缘植树,使沙不被狂风吹到农田中,防止沙漠的扩大。我们小朋友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1、绘画:茫茫沙漠。   

2、沙盘游戏:植树治沙。   

3、收集有关沙漠的故事、图片,相互交流,并在主题区展示。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沙漠的特征及沙漠上动植物的特征。   

2、学习讨论的基本方法。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沙漠之行”、“治沙”的录像片段。   

2、仙人掌、骆驼刺、骆驼等图片。   活动过程   

1、 观看录像,了解沙漠的特征。 沙漠是1大片、1大片的沙,如果刮大风,天空上、大地上都是黄黄的1片,沙漠上很少见到动植物,水很少,很干燥,白天很冷,没有人住的房子,也没有人在沙漠上生活。   

2、 讨论:“沙漠之舟”─骆驼为什么能长时间在沙漠行走?   

3、 讨论:仙人掌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长?   

4、 讨论:怎样防治沙漠的扩大和危害?观看治沙的录像。 由于人们不断地砍树,破坏森林,现在沙漠在不断扩大。人们在沙漠的边缘支书,是沙不被狂风吹到农田中,防止沙漠的扩大。   延伸提示   

1、 绘画:茫茫沙漠。   

2、 沙盘游戏:植树治沙。   

3、 收集有关沙漠的故事,相互交流。   活动结束:   小朋友1起探讨。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1册,实物投影仪、人手1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这是1篇事理说明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课前,我制作了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课件。   本课学习重点是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释事理,了解治理沙漠的.重大意义。难点是对治沙方法的理解。整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明白事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导入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1位记者在1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1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   1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   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1个人的愿望。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1位治沙能手。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6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3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今天,我们1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抓住每1段的中心句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齐读标题:“向沙漠进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如何治理沙漠)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3、理清文章思路。   沙漠危害人类抵御   《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 进攻   向沙漠进军的前途利用   

3、模型演示,品读课文。   

1、认识沙漠的危害性。   “沙丘”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教师出示了1个沙丘模型。“请同学们给沙丘定定方位,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问题好像书上并没有写,但同学们还是很有兴趣探讨这问题。   沙漠不长脚,会自己走路吗?——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解释。同学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经过探究——   (1)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   (3)推动沙丘,沙丘波浪式前进。(品味语言:波浪式前进。)   (4)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研究治理风沙方法。   假如你是1名治沙工作者,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个难题!学生们很快分组进行商讨。   问题的关键:   (1)挡住风,消灭沙患。树能挡风,多植树种草能挡风固沙。   (2)我这里有1些树苗,(教师出示模型)种树有没有讲究?——这可没想过。仔细读课文,才明白——品读: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3、你成为治沙能手后,很多人来找你谈经验,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你的做法写清楚?看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把问题说明清楚的?——学生研读课文,体会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   

4、现在你已经成为1名治沙专家了。我要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你几个问题。   (1)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要想长效治理沙漠,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最关键的1点是什么?得到水源。   (2)作为1名黄河3角洲人,你认为该如何阻止黄河两岸土地沙化?能谈得具体些吗?——提出治理方案,并用合适的说明方法阐述明白。   

4、发挥你的创造力,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找出人类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利用沙漠的现实意义。   

2、除了利用沙漠地区的日光和风力为人类造福,还可以怎样利用沙漠?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骆驼是生活在沙漠了的吗?为什么他可以不喝水就可以在沙漠里生活怎么久?为什么仙人掌会有那么多的刺?这1系列问题都是小朋友们很关注的。因此小朋友们就会发挥丰富的想象。此时我们也就想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象来1次沙漠之旅。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观察照片、图片,回忆去动物园看见的实物,用绘画的来表现骆驼生活的环境。   

2、能大胆作画表现,较合理安排画面,发展幼儿表现实景的能力。   

3、能正确的选用颜色,渲染画面。   活动准备:   

1、沙漠的照片和图片。   

2、教师的示范画1幅。   

3、画笔、画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和幼儿1起回忆不久前我们大家1起去动物园见到的动物,以谈话的方式慢慢引出骆驼。   

2、教师展示骆驼的照片以及图片。   

3、再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沙漠,教师展示沙漠的照片以及图片。   

4、教师出示示范画,介绍画中的物及景。让幼儿临摹老师的作品。   

5、幼儿在作画的时候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选择。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通过观察骆驼的图片以及沙漠的光碟图片在融加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了1副美丽的沙漠图。此次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表现实景的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对色彩的感知力。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欣赏沙漠风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在沙漠里缓缓行走的骆驼,我告诉他们,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于骆驼的这1名称,孩子们感到很奇怪,不停地问为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对骆驼是很感兴趣的。我们何不开展认识骆驼的活动,这样既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对沙漠气候有1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沙漠之舟—骆驼,了解它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准备:   1盆沙,沙漠图片,骆驼图片。   活动前让幼儿收集有关骆驼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1、出示沙漠图片,请幼儿说说沙漠里的地面上全是什么?(沙)   

2、请幼儿尝试踩1下沙,看看会怎样?再用玩具车在沙里推动,看看会怎样?提问:人和车在沙漠里行走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沙漠里运载东西应该用什么交通工具?(骆驼)   

3、出示骆驼图片,观察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说说骆驼的独特之处。   

4、教师对幼儿的讲解进行补充,并讲解骆驼的独特生理特怔。   

5、提问“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让幼儿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们就鼓励幼儿去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主动去获取知识。短短的1节课中,我们发现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孩子们已经懂得了很多骆驼的知识,基本上不用老师作太多讲解。可见,这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能更大的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教师的教案就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1: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2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1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连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着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创设了2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意在通过解决“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能坐下吗?”“2年级(x)班和2年级(x)班合乘能坐下吗?”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然后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1位数、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能根据已有知识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本课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通过两次试讲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把两个加数都分解成整十数和1位数,用整十数和整十数加,1位数和1位数加,然后把两次假得结果合并。对于“只分解1个加数,另1个加数不变”的这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采用。   《数学课程标》提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也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适宜的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体验算法多样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将德育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xx小学在今年春天就组织了2年级的同学到美丽的鸟岛去春游。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到鸟岛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2 、认知感知,设疑质疑   我们可以把那两个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1起想想办法吧?   3 、 互动探索,合作交流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说出给大家听听呢?    

4、合作交流,意义建构   

1、下面我们来比较1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多媒体板书)   

2、再来比较1下,这两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呢?   3 、小结。   篇2: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对称图形   xx省xx市xx路小学 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2年级下册第xx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1片碧绿的树叶,1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4个物体虽然不是同1类型的,但它们4个都有1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1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1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1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是不是说明左右1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1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1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1折验证1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1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1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1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1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1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5角星√ 月亮√    (2)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1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1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1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1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1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1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3)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1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4)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1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1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1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3殿、后3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5)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1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1边画出图形的1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1半,就画成1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1边,然后比着1边的样子画另1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6)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篇3: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课本xx页,例3及练习2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x,出示例x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分1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1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xx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1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2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4、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1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篇4: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1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2.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篇5:2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1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探究新知   (1)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2)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1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1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2行写出第2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3、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