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如何正确戴口罩教案及反思,《安吉》游戏的感悟与反思是什么?
1、中班如何正确戴口罩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
2、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
3、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式样的口罩若干。(如4层一次性口罩、12层常用口罩、20层医用口罩、卡通口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猜谜。(谜底为口罩)
2、讨论:“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预防病菌侵入等) 二、集体讨论:
1、引导语:“口罩朋友来我们班开展览会,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参观,自由发表意见。
3、设问:“为什么最近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
4、教师简单总结:“口罩能不让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常用的口罩是用纱布重叠而成的,4层的口罩能阻挡70%—80%的细菌,但是非典的病原体很强,所以最好要戴12层以上的。卡通口罩虽然很漂亮,但它用的材料含有化学成分,对身体不好。”
5、重点讨论: (1)“一直戴口罩对身体好吗?” (2)“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3)“戴过的口罩怎样收放?” 三、个别演示:怎样正确戴口罩。 (1)个别幼儿演示戴口罩的方法,引导其余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2)教师介绍:“口罩的大小要正好罩住下巴、嘴巴、鼻子等部位,戴太大或太小的口罩,病菌、灰尘等能从口罩两侧的边缘进去。” (3)演示讨论收放口罩的方法。 四、扩展孩子预防“非典”的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预防“非典”其他重要的方法:“戴口罩是预防非典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他还有什么预防非典的方法呢?”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预防“非典”的所作所为,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2、《安吉》游戏的感悟与反思是什么?
《安吉》游戏的感悟与反思写法如下:安吉游戏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其幼儿生成的游戏远远优越于教师预设性游戏。在“安吉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安吉倡导教师们:“管住你的嘴管住你的手,睁开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教师摆脱了以往重复单一的教学主导者,转身一变成了旁观者,甚至是幼儿的崇拜者。教师也由衷感慨,孩子比我们会想、会玩,我们大小写要向孩子学习,在游戏中“读懂”孩子。这些和我们每天的的工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安吉游戏”的成功,又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现在的我们每天却还在重复着“呕心沥血误人子弟”的育人错误,痛定思痛,揪起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我们还有待改进:一、教师的观念要转变,要把游戏的主导地位拱手相让。孩子才是游戏最大操控者老师要敢于放手。如果一复一日重复着老师教,幼儿学,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将一去不复返,孩子未来的成长道路将令人堪忧。二、游戏的形式要改变,要大胆突破传统游戏方式。我们的游戏材料投放还过于拘谨,也没有给孩子尝试“安吉游戏”类的机会。游戏场地也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材料不能局限于桌面、形式局限于买卖。给幼儿一个新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全新视界。三、老师的角色要转变,从一个执教者要化丽转身成为一名“旁观者”。老师只要从繁锁的执教工作跳出,就能冷静投身于对幼儿的观察思考。看似工作量减少,但工作效能得到了最大化,反面大力推进了教育进程。
3、教师指导中班儿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摘要 给孩子介绍自己作品反映的内容,发现他内心的童真的一面。去鼓励帮助其成长,更好的通过画笔反映多姿多彩的世界。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兴趣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08 教师指导中班儿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给孩子介绍自己作品反映的内容,发现他内心的童真的一面。去鼓励帮助其成长,更好的通过画笔反映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兴趣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4、大班教案 量量影子有多长 反思 调整
幼儿园教案:影子有多长 教师:屈老师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因此,怎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环一个比较开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幼儿的学习有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这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幼儿的内部动力开始于好奇和好奇心驱使下获取的感觉经验,而探索过程保证了幼儿的感官与客体的直接接触,感知和相互作用,获得丰富感觉材料,为形成概念提供经验。本次活动期望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影子,激发幼儿产生探索测量影子的兴趣,并在充分运用自身感官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工具进行探索测量方法。 本主题《我自己》中《奇妙的影子》。在这个主题探索活动中,影子的动态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千变万化的影子现象一直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在有光的地方寻找影子的各种姿态的变化,有的孩子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子怎么总是跟着我”、“不管我站在哪里影子总是在东面”、“镜子里的我是影子吗?”、“我们在河水里看到的人是影子吗?”、“影子有多长”等等。为了满足幼儿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首先让幼儿在谈话中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再留有许多问题,让幼儿和我一起去寻找答案;再次设计了本次活动《影子有多长》,就是让幼儿在了解了一定影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合作、发散思维,利用各种物体的影子进行测量影子有多长,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引导他们体会测量所带来的乐趣,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开展“影子的舞蹈”、“踩影子的游戏”、“玩影子”等活动,让幼儿探索影子的秘密;最后把幼儿的经验运用板块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目的:
1、在测量影子活动,幼儿尝试用自然物测量影子的方法。
2、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在用表征记录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测量影子活动,幼儿尝试用自然物测量影子的方法。 难点:测量要首尾相接。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记录表、笔;测量工具:直尺、线、铅笔、纸条等。 活动流程:引起测量兴趣——自选方法测量——幼儿交流分享——再次实践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