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儿歌教案《小蚱蜢学跳高》,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1、幼儿园中班儿歌教案《小蚱蜢学跳高》
幼儿园中班儿歌教案《小蚱蜢学跳高》教师:屈老师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在秋天活动的昆虫的各种特征。
2、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儿歌产生兴趣并有节奏地朗诵。
3、想像小蚱蜢骄傲时的语气神态,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秋天聚会》。
1、导入。
1、师:你们知道秋天都有哪些昆虫呢?幼儿自由回答师:老师这里有1张图片,我们1起来看看,秋天有哪些昆虫(手指着图片,幼儿跟着1起观察昆虫)幼儿:小蜜蜂、小蜻蜓、螳螂、7星瓢虫、小蚂蚁、小蚱蜢师:这些小昆虫都有什么特点?幼儿:小蜜蜂:会飞,辛勤采花粉。小蜻蜓:会飞,捉害虫。螳螂:会飞,会爬。7星瓢虫:会飞,会爬。小蚂蚁:会爬,辛勤地筑巢、储备粮食。小蚱蜢:会跳。
2、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小蚱蜢吗?"幼儿:"见过、没见过"师:你知道小蚱蜢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幼儿:会跳。(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可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的小蚱蜢在做什么?-跳高",由此得出小蚱蜢的特殊本领是跳高)
2、初步理解儿歌
1、师:(看挂图)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草么?幼儿:狗尾草师:有1天,小蚱蜢在草丛里跳高,它1跳跳上狗尾草。
2、师:小朋友,你是怎么跳高的?(请1个幼儿上来示范他怎么跳高)师:小朋友跳得真棒,小蚱蜢也是这样跳的,它腿1弹,脚1翘,就跳得好高好高,它可骄傲了,。
2、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中班闽南童谣教案【篇1: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设计思路:闽南童谣源于生活,它描绘了泉州的风俗民情。在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生活,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和和谐。元宵圆是闽南地区——泉州的1种特色小吃,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元宵圆,因此幼儿对元宵圆非常熟悉、喜爱,特别对元宵圆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童谣游戏《元宵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情景,体验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和乐趣。活动目标:
1、能用动作随童谣节奏表现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
2、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进行游戏。
3、体验与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做元宵圆的过程,已熟悉童谣《元宵圆》,玩过“照镜子”游戏。
2、材料准备:录像、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1、幼儿边朗诵童谣《元宵圆》边自由律动入室。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元宵圆吗?元宵圆用闽南话怎么说。”
2、幼儿观看录像,回忆做元宵圆的过程。(1)教师:“你们知道泉州的元宵圆是怎么做的呢?42.。
3、中班儿歌教案
猴子翻跟斗猴子翻跟斗,左1个跟斗,右1个跟斗。抓1把花生,抓1把绿豆。哎呀呀--猴子摔跟斗。花生和绿豆,全都混进小竹篓。谁来帮帮忙,捡出花生和绿豆。《猴子翻跟斗》活动目标:1.观察操作对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工具分离花生和绿豆。2.根据工具与分离对象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方法操作。活动准备:1.混在1起的花生米和绿豆,漏斗、调羹等工具若干份。2.猴子布偶1只,定时器1只。活动过程:1.花生和绿豆混1起。1.出示小猴布偶。猴子喜欢蹦蹦跳跳,翻跟斗。这1天,它在翻跟斗的时候发生了1件事情。我们来听儿歌里怎么讲的。2.教师1边运用布偶表演,1边吟诵儿歌《猴子翻跟斗》。3.教师概括性地表述儿歌的意思:翻跟斗的时候,猴子1只手抓绿豆,1只手抓花生。它1不小心摔进了小竹篓,把花生和绿豆混在1起了。4.以猴子的口吻,请幼儿帮忙把花生和绿豆分开来。2.怎样分开花生和绿豆1.猴子说,聪明的小朋友1定能想出办法,很快把花生、绿豆分出来。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迅速分开花生和绿豆。3.出示混在1起的花生、绿豆、定时器,说明操作要求和时间:把所有的花生和绿豆都分开,用时1分钟。4.5~6个幼儿1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5.查看操作成果,请幼儿说说自己组的操作方法。3.分开花生绿豆的好办法1.有没有更快的把花生和绿豆分开的方法呢?实用工具会不会快1点?2.出示各种工具,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这次还是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你们试试看,这几种工具中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把花生和绿豆分开来。3.观察幼儿操作各种工具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操作。4.找到让花生和绿豆分开的最好工具和办法了吗?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5.引导幼儿使用漏勺分离花生、绿豆。6.每组幼儿都用漏勺来分开花生和绿豆,比1比哪组用的时间最短。7.小猴惹了麻烦,他谢谢小朋友想出好办法帮助他。
4、幼儿园中班《儿歌-好朋友》语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儿歌-好朋友》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儿歌-好朋友》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 重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1起来看1看。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1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3、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1起来学1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4、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1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活动反思: 活动根据中班发展情况而选择,比较容易熟念。在学习儿歌时,结合相应的儿歌图片,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能达到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创编时,也结合了鲜明的图片,幼儿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而不足之处,是在选材时,应选些较肯定的儿歌,教具,做起来也比较鲜明易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算是很成功的,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幼儿园中班《儿歌-好朋友》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结合《我爱大自然--秋天的歌》的主题,我选择了散文诗《树真好》这个内容进行执教。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语言和科学结合在1起,引导幼儿在欣赏散文诗中,感受树的用途;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的联想、讲述,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带、幼儿手工操作材料及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2、探索树林的秘密。 提问:a、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
1、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2、欣赏、理解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2)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提问: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1、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2、树真好,……、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教师:"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1起来做1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要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手工材料粘贴小树林,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3、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1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延伸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引导幼儿创编《树真好》。 观察与效果分析: 在活动中,当我出示教学图片让幼儿对画面进行仔细地观察时,幼儿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并用1句话说:"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园中班《儿歌-好朋友》语言教案 篇3 目标:
1、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1起活动的快乐。
2、在对应、匹配和寻找的过程中了解朋友之间简单的关系,并尝试用儿歌形式表达表现。 过程:
1、导题
1、师生律动进场“好朋友”。
2、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篮子,看看是什么?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篮子里的物体去进行匹配找朋友(只找1样)。
2、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介绍:如:杯子和牙刷是好朋友,他们快快乐乐在1起。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今天老师还带来1样好东西,是什么呢?(球)
4、引导幼儿为球找好朋友。
3、延伸活动
1、皮球有这么多好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呢?为什么是好朋友呢?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5、柳树洗头儿歌中班教案?
柳树洗头 小河水,哗啦啦, 柳树姑娘洗头发, 青丝柔,齐刷刷, 风吹发型又乱啦。 噢,缺少1个大发卡。
6、中班儿歌教案小猴邮自己
活动设计背景黑板上写有儿歌、旁边有挂图儿歌的磁带、玩具等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鼓励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难点:能学会怎样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儿歌磁带。
2、幼儿的玩具、衣物等。活动过程
1、教师把儿歌写到黑板上,旁边挂上挂图,先教儿歌、看挂图。
2、打开录音儿歌《自己来》,教师根据儿歌让幼儿自己先动手摆放玩具,穿衣物等,后老师示范引导幼儿。
3、幼儿分组轮流来表演听、说儿歌,同时根据儿歌动手摆放玩具,穿衣物等,其他小组来当评论员。
4、让小朋友说1说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事情……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语言活动课,使幼儿对习惯的养成和倾听、动口、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这节语言活动课,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1些接受新知能力较强的孩子,活动内容显得单1了些,和前面参与的积极性相比差了1些,其他的都很好。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在原先预设的活动基础上,提高1些其他的要求,使幼儿的注意力都在活动中,以后我会在幼儿倾听、动口、动手能力方面加强培养,使他们能够全面的发展。